返朴归真 德法自然

来源:搜狐    作者:佚名    人气: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6-01    

感恩张伯礼院士

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

网上热传张伯礼院士步入会场,与会代表自发鼓掌欢迎,审议现场哽咽落泪的视频时,我也流下了眼泪。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感恩处。毫无疑问,这次疫情对人类来说,是一次沉重的灾难,至少目前还沒有看到彻底结束的时间与希望。面对灾难,一个人72岁的老人,胆囊摘除手术第3天,就投入工作的张伯礼院士,绝不会像他回答记者问时,那么轻松:

"我不是什么英雄,真的,出去看了一场病,回来就成英雄了。真的,不是英雄,那些志愿者,人民,才是真正的英雄⋯⋯"

大德曰生,大医疗心。多么朴素与朴实的话语,句句让人䁔心,字字让人宽心,一个从来不计个人得失的人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。如鲁迅先生之所谓:

"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……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“正史”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"

历史,早已经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家谱,新中国的历史完全由人民写出,在这里可以预言,第二届国家功勋人物中,肯定有张伯礼院士璀璨的名字。因为,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,才是一个向上的民族,有希望的民族。向张老伯礼致敬,致以一个民族最朴素的敬意,就是学会最朴素的感恩,因为,我们这个民族需要英雄,我们自己也渴望成为某种英雄。

没有机会认识张伯礼院士,更知道作为科学家张老肯定十分繁忙,所以,也就不奢求设法联系,占有老人家宝贵的时间。

伯仲之间见伊吕

礼佛灯前夜照碑

这里,先集唐人杜甫及李洞的诗句,书之以赠张老英雄。将杜甫之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,改为李洞礼佛灯前夜照碑,不仅仅是为嵌名以对,也体现张老指挥抗疫的大將风度。佛灯照碑,碑就在大家的心里,略表敬意。如读其诗《归辞》:

山河春满尽滌殇

家国欢聚已无恙

两月敢忘江城苦

十万白甲鏊战茫

黄鹤一眺三镇秀

龟蛇两岸千里黄

降魔迎来通衢日

班师辞去今归乡

让人回肠荡气,一扫心灵深处疫情的阴霾,让人看到了庚子年睛朗的夏天。天行健之,大德曰生,德法自然,返朴归真,是为朴素的中国精神,更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所在,再一次向高尚人格的张伯礼院士致敬!

新时代,需要构建新时代文艺创作理论

两年不见,赵可铭上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,精神却依旧仍然爽朗矍铄,神清气爽,让人振作。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与昆仑策研究院的顾问,从来就没有顾而不问,而置身于国家战略能力研究的最前沿,老骥伏枥,建设这些独特的文化智库。去年结集出版《赵可铭文集》,大多就是这些智库组织的研讨会上即席讲话,先天下之忧而忧,皆为一个老战士的忧患与担当。

位卑未敢忘忧国

事定犹须待阖棺

⋯⋯ ⋯⋯

出师一表通今古

夜半挑灯更细看

不知怎么,忽然想起诗人陆游先生的《病起书怀》,总觉得上将军可铭首长,契合诗人陆游的某种气质,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,全都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发自内心的热爱。这位曾任总政宣传部部长,主管全军宣传和舆论导向的老首长,面对杂乱无序的文坛乱象,谙熟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将军极为忧患,甚为担心:

新时代需要构建新时代文艺理论,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上,个个公知各自江湖,人人山寨乱象。正本清源,统一思想,凝心聚力,才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,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地缘政治中心西渐东移的过程,寻找到自己坚实的理论支撑。

赵可铭上将赠画

居安思危,祖国万岁。居高声自远。非是籍秋风。上将军可铭首长还谈起了军旅老作家魏巍,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感动了一代人,影响了一代人,让一代又一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,至今难以忘怀。而如今世风日下 ,人心不古,各自山塞,人人江湖,作家是一个民族的良心,现在这种良心,却失去了道德的支撑,变成了阎连科、方方这样三流甚至根本不入流的"作家"了,岂不是一民族的悲哀?

赠画赵可铭上将

于是很自然想到了魏巍,这位作家兼书法家,2003年抗日英雄赵尚志将军魂归故里,已经封笔多年的这位军旅书法家,欣然题词:

赵尚志将军是中国的夏伯阳

瓦西里·伊万诺维奇·(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 Чапаев)夏伯阳,乃苏维埃国内战争时期伟大的英雄,此喻赵尚志将军,一字千钧,足可告慰赵尚志将军在天之灵,亦足见魏巍老作家功力深厚。由此让不能不联想,为什么武汉抗疫,只有《方方日记》火烧赤壁,而没有新时代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吗?张伯礼院士难道不就是真正的英雄吗?为什么公知作家熟视无睹,感情麻木却自以为佛,忘记了一个作家最起码、最基本的道德良心,而这才是上将军可铭首长担忧的缘由,新时代需要新的文艺理论,需要从现在做起,时不我待,亡羊补牢,才能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步。

责任编辑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