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日上午,在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熊畈小学,细雨绵绵,高大雪松沉默肃立,无声而深情地凝视着这次特别的“团聚”——时隔70余年,长眠于此的商城籍烈士王殿禄团长与苦苦寻找他们的7名亲属终于得以“相见”。
“六叔,等了几十年,终于把你们等到了啊……”王团长烈士71岁的侄子王修丙和亲人们手捧菊花,来到王团长烈士的墓前,庄严肃立,抚碑恸哭,老人颤抖苍老的手反复不停地抚摸着烈士墓碑。
一场迟到的“团聚”,经过七十余年不停寻找,京鄂豫三地接力寻亲,无名烈士“王团长” 终于回家了。
大悟有座“王团长”烈士墓
在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熊畈村小学有座无名烈士墓,被乡亲们称为“王团长墓”。“王团长等烈士是解放前夕,在大悟县吕王镇张大包战斗中,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” 县档案馆党史股工作人员戴新年说。
战斗枪声结束后,临近的熊畈村的乡亲们从战场陆续接回了牺牲的王团长和战士们,乡亲们拿出自家最好的柏树棺材,将他们安葬在村口。长辈们说,墓中有32位烈士,军衔最高的是“王团长”,因为不知道姓名,墓碑上简单记录着:“王团长及战士们之墓。”熊畈村党支部书记熊红方说。
“尽管没有姓名,但烈士们永远活在黄站人们心中!”黄站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丁红霞说。1957年,熊畈村在校园内重新为烈士修建坟墓。1964年,公社出资,修建成现在的烈士墓。
王团长等无名烈士墓所在地——熊畈小学师生每年清明节,给“王团长”和其他烈士扫墓,为坟茔除草,给碑文描红,向烈士献花,坚持每天打扫、巡视烈士墓,讲革命故事……自建校以来,师生扫墓、守墓, 64年来从未断过。师生走了一茬又一茬,但是守护“王团长”烈士守墓的光荣传统一直没有丢,一代代师生接力扫墓守墓,讲王团长和他牺牲战友们的革命故事,在山村孩子们心里撒下了红色的种子,熊畈小学老校长熊志德说。
2007年,“王团长”无名烈士墓被大悟县政府作为文物保护单位,成为全县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, “王团长”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。
“王团长”,您是哪里的?
王团长是谁?他是哪里人?他的亲属肯定也一直在苦苦寻找,烈士为什么一直没有亲属来祭扫?墓中其他牺牲烈士的名字是什么……然而,因年代久远,资料缺少,交通信息闭塞等各种因素,没有人知道“王团长”的真实名字,他到底是哪里人。
70多年来,大悟县各部门、黄站镇党员干群以及熊畈小学一代又一代师生,千方百计通过寻访和向社会征集信息等各种途径苦苦接力寻找,为无名烈士“王团长”寻亲一直没有停歇过。
今年3月,熊畈小学64年接力为无名烈士墓扫墓守墓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的感人事迹先后被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《中国教育报》等媒体报道。今年是建党100周年,无名烈士“王团长”事迹引起人们广泛持续的关注,一场寻找无名烈士“王团长”,传承红色基因,在京鄂豫三地展开。
三地联合寻找“王团长”
为了帮助大悟干群和熊畈小学师生实现找到王团长的心愿,参与宣传报道师生为无名烈士墓扫墓守墓的《中国教育报》记者张婷,李柯等记者,4月12日开始,从北京出发,开展“寻找王团长”活动,先后来到湖北、河南、山东,四川、北京5个省市7个市县实地调查走访,在北京找党史专家,专程找到四川夹江一位98岁的蔡姓老红军,根据老红军零碎记忆,证实王团长确有其人,只记得是河南人,具体地址不记得。根据王团长职务、牺牲时间和年龄,记者先后到河南固始、商城、息县三地,查证三个疑似王团长的烈士,寻找虽然十分艰难,但是从未放弃。
敬爱的王团长烈士亲属:您们好!我叫熊一航。我们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熊畈小学师生们有一个心愿:希望找到无名烈士王团长和他的亲人们,了解那段硝烟的历史,让英雄早点回家。
6月16日,根据记者提供的有关线索,熊畈小学四年级学生熊一航一封《写给王团长亲属的一封信》寄给了河南省、商城县党史办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,希望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帮忙寻找 “王团长”。
湖北小学生熊一航寻找烈士王团长的信,引起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、商城县高度重视,组织河南电视台、商城县党史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、寻找烈士志愿者,组成寻亲专班,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岳蔚说。
围绕记者线索,对照1981年编印的商城革命烈士英名录,查到商城上石桥回龙王湾(今商城县上石桥镇回龙村王湾)有一名烈士名叫王殿禄,与王团长革命经历和牺牲时间等高度吻合,记录牺牲地点却是湖北应山县熊家畈。广水市史志研究中心彭亦男告诉志愿者: “应山县(今广水市)革命烈士表中没有王殿禄或王奠六的记录”。在商城县回龙村王湾的家谱上没有找到王殿禄,王姓也没有殿字辈分,只有一个王善禄,与王殿禄年龄相仿,早年外出一直未回乡,寻找王团长的工作一度陷入困境。
赫赫战功王团长
6月30日,党的100周岁生日来临前夕,河南电视台与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办的“共和国不会忘记----为烈士寻亲”栏目组和志愿者冷俊峰等一行来到大悟熊畈小学,实地寻访王团长墓,鄂豫两地联合开展寻找王团长。发动志愿者、利用互联网、家谱等史料,深入烈士陵园,档案馆,文物局等单位查阅党史档案。“第一部《大悟县志》上记录张大包战斗,记载的牺牲的团长叫王奠六,但是没有籍贯”县档案馆党史股工作人员戴新年说。
“也许因为地域方言、口述、历史久远等原因,王奠六应该就是王殿禄,应山应为礼山” 河南商城寻亲志愿者冷俊峰说。《大悟县志》的记录让寻亲团看到了希望。正在大家翻阅史料、走访知情人,全力寻找时,来自深圳的志愿者雷鸣博士告诉冷俊峰,他在《中华英烈大辞典》中找到有王殿禄烈士英雄事迹的记录。“王殿禄(1910-1948)河南商城人。1929年2月参加乡赤卫队。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著名的黄安、商(城)潢(川)、苏家埠、潢(川)光(山)四大战役,历任班长、排长.连长等职。参加了长征。在抗日烽火中,英勇杀敌,屡立战功。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野战军(即刘邓大军)第-纵队十九旅五十六团团长。1948年10月,在湖北礼山县(今大悟)吕王城之“张大炮”的战斗中,身先士卒,率领全团战士猛冲猛打,同敌军激战一整天,终于拿下了国民党军队死守的“张大炮"要地,为我大部队前进打开了通道。在这次战斗中,他英勇牺牲。全国解放后,大悟县人民在吕王熊畈立碑纪念”。
“终于找到了!赫赫战功的商城烈士王殿禄就是王团长”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岳蔚激动地说。
由于史料不全、年代久远、信息交通不畅和地方方言等多种原因,导致王团长(王殿禄)烈士70余年无法确认亲属,期待权威专家为烈士寻亲画上圆满句号,河南商城寻亲志愿者冷俊峰说。
一段尘封七十余年的革命历史终于打开,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,京鄂豫三地联动,让王殿禄烈士找到了亲属。
“王殿禄是我六叔,家谱上叫王善禄,父亲兄弟八个,他排行老六,曾听上辈讲过叔叔从军的事情,还在公社、县里面找过他,但音讯全无。叔叔在哪儿?他还活着吗?这是一家人牵挂了几十年的心事”王殿禄71岁的侄子王修丙哽咽着说道。
7月2日上午12时,在全国上下同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,王殿禄的7名亲属,从河南省商城县上石桥镇回龙村王湾来到大悟熊畈小学,在烈士墓前举行了庄重而简洁的祭奠仪式,亲属在烈士墓前合影留念,王修丙在烈士墓上取了一捧泥土,带回老家安葬,作为对烈士王殿禄永远的纪念。
盼望31名“王团长”早点回家
“据村里老人讲,墓里有32位烈士,有的牺牲在红军长征时期,有的牺牲在中原突围时期,还有的牺牲在解放前夕,现在王团长的亲属找到了,但是另外31名像王团长一样长眠在这里,始终不知道名字的烈士,他们的亲人在哪里啊?”陈其悟心情无比沉重地说。
“传承红色精神,照亮烈士回家的路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、义务和担当。” 大悟县黄站镇党委书记胡利荣说,下一步,黄站镇将更好保护好守护好熊畈小学无名烈士墓,让烈士故事、革命精神代代相传,将继续组织力量开展对余下31位无名烈士的亲属进行寻访,帮助更多烈士早日回家。
“这是一次寻找红色记忆,重温的革命历史的生动实践课,大悟保护利用红色资源,赓续红色血脉,将讲好寻找王团长的故事,弘扬建党精神,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事”大悟县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李海波说。【杨泽文 李海波 易荣波 丁红霞】